城市道路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发布时间:
2023-04-12
城市道路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就在于:首先,通过空间比例的设计消解大体量的建筑主体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其次.利用空间质感和色彩的变化塑造舒适的吸引人的空间环境:
城市道路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就在于:首先,通过空间比例的设计消解大体量的建筑主体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其次.利用空间质感和色彩的变化塑造舒适的吸引人的空间环境:此外.精心设计庭院花园等室外景观并合理布置足够的、舒适和美观的、并与整体空间效果匹配的室外设施。只有在每个细节的设计中都认真地考虑人的需求.才能真正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创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
(一)空间尺度
外部空间的比例处理适当与否是城市道路建筑空间设计成败的关键要素。所谓的外部空间比例通常包含人与实体空间的比例关系和空间与实体的比例关系。外部空间比例与人的感觉密切关联.而感觉与空间距离又有直接关系。根据人的心理反应.如果两个人相距约1.2米可以产生亲切的感觉:两人相距约12米就能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相距约25米能认清对方是谁:相距约130米仍能辨认对方身体的姿态:相距约1200米只能看得见对方的身影。所以距离愈近亲切感愈强。距离愈远则愈疏远。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采用20米~25米的模数。他认为:“关于外部空间实际走走看就很清楚.每20米~25米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以打破其单调.有时会一下子生动起来……若单调的墙面延续很长.街道就容易形成十分非人性的氛围。可每20米~25米布置一个退后的小庭院或是改变橱窗状态或是从墙面上做出突出物.就能为外部空间带来节奏感。”
(二)质感和色彩
外部空间的质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空间的界面和底面.如建筑立面、矮墙、树丛和铺地等表面的材料质感;二是指整个空间系列的质感.如空间的疏密感和虚实感等。 城市道路建筑空间界面如果过于僵硬和连续.会让人感受到空间质感是硬的、密质的、均匀而无疏密变化的,因而给人的感觉很单调。但是通过界面的凹凸处理.形成有规律和富于韵律感的变化.这样的外部空间就具有了疏密、软硬、明暗与轻重变化。而显得富有生机而不令人生厌。
(三)室外设施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为满足人们的各种活动需要及一些辅助功能的需要.合理地布置足够的路灯、座椅、花坛、花盆、电话亭、交通标志和广告牌等这些室外设施不仅具有确定的使用功能.而且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能进一步增强外部空间品质。
(四)绿化和水景
人类与自然共生.依附于自然是人的本性。从生理和心理上,人们都愿意接近自然.作为自然景色重要组成的植物和流水也是人们乐于接近的.因而绿化和水景的设计是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除具有净化空气、吸尘、隔音、降噪等生态作用外,还能参与空间的营造。植物材质的视觉屏障效果虽然有限.但能暗示空间意义的差异.作出的空间界定和划分。如能在一个整体的空间中创造出公共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等:广场上整齐的树阵往往成为人们休憩交谈的理想场所:丛植的树林则能创造宁静的空间.在喧闹的城市中为人们提供一块幽静的场所.而单植的大树还具有汇聚人群和标志空间的意义。
水景对人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引起人的各种联想。水景的处理有的环境效应.可活跃空间气氛,增加空间的连贯性和趣味性。利用水体倒影、光影变幻产生出各种艺术效果。在功能上水景可调节环境的小气候并且净化空气。
相关新闻